??? 2007年9月,温家宝在视察大连机床集团时做重要指示:“数控机床的水平是一个国家机械化、
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中国要成为生产数控机床的大国。”??
??? 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一直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爱中不断发展壮大。如今,中国数控机床的品种已达到2000余种。通过突破国外多年的技术封锁,相继开发出国民经济急需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型数控机床,特别是研制出一批国际上首台超重型数控机床,满足了国家重点工程的需求。?
????
一是成功研发了一大批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多坐标,智能,带刀库,带A、B轴五轴联动的立式、卧式复合机床。带A、B轴五轴联动的具有车铣功能双工作台的龙门复合机床。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目前,我国已有上百种复合加工中心,广泛用于各类复杂型面结构件的制造,改变了依靠进口的局面。??
?1950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前苏联时指示,国家进口的各类机床11115台,首先用在机床工具工业建设上。当时在沈阳、济南、齐齐哈尔、大连组建了十几个骨干机床厂。1952年底,国家决定在第一机械工业部设立第二机器工业管理局,成为全国机床工具行业的统一领导管理机构,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调整产品发展方向,对接管的一批机器厂和修械厂进行扩建和改造。当时,在前苏联的援助下,改造和新建18个机床厂和四个工具厂,确定产品分工与发展方向,俗称“十八罗汉、四大金刚”,形成了行业的骨干。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机床行业共向全国提供30个品种,24500余台机床。?
????
1953~1957年“一五”期间,是机床工具自身发展建设的阶段。?
????
我国拥有机床、工具、机床附件、砂轮制造等34个生产厂,组建了机床工具行业的8个研究院所。同时,又在骨干企业建立车床、铣床、磨床、钻镗床、齿轮加工机床、重型机床、插拉刨锯床、自动车床、仪表机床等专业产品研究所。科研基地的建立,为我国机床工具技术和产品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一五”期间,机床主要采用前苏联图纸或仿制品达到204种,累计向全国提供了10.4万台机床,主要服务于国家的重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建设。?
????
1958~1962年“二五”期间,是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完善提高阶段。?
????
重点发展重型机床、精密机床、锻压机床等门类,机床产业实现基本齐全;专业研究院所达到37个,具备了提供大型、精密、高效机床和专用机床的能力,为我国汽车、拖拉机、内燃机、轴承、电机等行业提供了大量的装备。我国组建的研究院所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62年底,我国机床仿制品比例从“一五”期间的78.5%下降到33.2%.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高精度精密机床需求日益增长,当时国内还不能生产高精度精密机床,国外进口没有外汇支持,欧美又技术封锁,原苏联也中止供货,只能自力更生。全行业组织“会战”,到1965年底,累计掌握的高精度精密机床品种达26种,我国有了高精度精密机床产业。??
??? 1966~1975年“三五”、“四五”期间,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
国家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需要的工艺装备品种多、数量大,其中不少是高效、精密、大型、专用的自动化设备或自动线。?
????
1966年初,一机部二局成立了装备“二汽战役”办公室,制定各项规划,组织设备设计与制造。机床工具行业陆续向“二汽”提供了专门开发的产品,满足了“二汽”所需机床设备的80%,资金只占20%,验证了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在当时已具备向大型建设项目提供成套装备的能力。?
????
1976~1980年“五五”期间,向全国提供机床品种达到2823种。?
????
1980年金切机床新品种达到994种,提供机床10.03万台,产值14.9亿元,其中数控机床692台。至1980年全国机床保有量达到283.26万台,其中进口各类机床累计61415台,仅占4.3%.?
????
1980年以后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快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